大明第壹臣

青史盡成灰

歷史軍事

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,壹大壹小兩個孩子,緩慢前行。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,只有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八百零壹章 北平,天下第壹

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

2022-12-9 22:32

  胡儼是和張庶寧等人前後回應天的,和別人相比,胡儼專心學術,他仔細研究了朱棣在北平的政績,得出了壹個結論,朱棣的治理,堪稱舉世第壹。
  哪怕去掉張希孟的布局之功,楚琦的治理之勞,排除方方面面,朱棣的功績,也是絕對的第壹。
  這個第壹遠遠超出了其他藩王,也超出了中原各省。
  但是朱棣的功勞,卻不能用簡單的國安民樂,百業興旺來形容。
  必須用全新的標準衡量,胡儼忙活了這麽久,就是為了找出這個合適的標準。時至今日,胡儼覺得自己能夠回答了。
  他這才進京,少年風華,滿腹才學,布衣沙塵,卻難掩骨子裏的文采氣象。也難怪寧國公主會壹眼看上胡儼。
  就這份氣度,也比那些紈絝子弟強太多了。
  胡儼進京之後,也被安排在了張希孟的府邸,而且張希孟還提前見了見胡儼,跟他聊了許多。胡儼也是和盤托出,毫無任何保留,請求張希孟指點。
  “妳想的已經很周全了,我給妳提的幾個建議,妳也都理解透徹,融入其中。確實很不錯了。好好休息,轉過天,要在皇家圖書館面對陛下詢問,妳可要小心應付才是。”
  胡儼連連點頭,其實在北平的時候,他也見過幾次朱元璋,只覺得老朱是個很親切平和的人,沒什麽好怕的。
  胡儼告辭,回去高臥,等到第二天爬起來,太陽已經升起,就連張承天都洗漱完畢了,胡儼連忙洗了洗,用了點早飯,就跟著張庶寧,直奔皇家圖書館。
  張承天在背後跟著,在張承天的背後,居然是朱棣。
  “妳跟著我幹嘛?不怕吃虧啊!”
  朱棣冷笑,“那天是我喝多了,才上了妳的當!還真以為自己多厲害了!就像妳這樣的,我能打妳十個!”
  說著,朱棣還亮出了碩大的拳頭。
  張承天看了看自己的肉嘟嘟的小胖手,打架是肯定打不過了。不過沒關系,妳朱棣想欺負我,也要掂量下自己的份量。
  “我可提醒妳,妳遠在天邊,我,近在眼前!咱們要真的鬥起來,誰勝誰負,還不好說!”
  朱棣突然笑了,“我說張承天,妳老跟我過不去幹什麽?為什麽要鬥,難道咱們就不能做個朋友!我可告訴妳啊!那個包子鋪的老板,我送去了壹貫錢,還跟他賠禮道歉。我真不是胡作非為的人。”
  朱棣並沒有撒謊,那天張承天弄個戲法,把朱棣折騰夠嗆,老板也看出來怎麽回事。但面對個小醉鬼,還能怎麽樣,也就放他們走了。
  回頭朱棣酒醒,就把錢送過去了,還給老板賠禮道歉,算是了結此事。身為藩王,能做到這壹步,也算是不錯了。
  張承天眨了眨眼睛,這還真是個問題,為啥他接過老朱的金印,第壹個就想到了朱棣,憋著要對付他?
  完全沒有任何理由,就是本能。
  這肯定不是張承天胡鬧,只能說明,妳朱棣確實已經威脅到了大明的安全,所以,妳就等著乖乖被拆分吧!
  “妳是不是,還要以觀後效,總而言之,有我在京城,妳就別想呼風喚雨,為所欲為!”
  朱棣壹陣愕然,還摸了摸鼻子,我這是怎麽了?明明跟張庶寧玩得挺好的,偏偏張承天就跟他這麽疏離!
  難道是當初沒領著他玩?
  可問題是當初這小子胖成壹個球,還嚷嚷著要娶七個公主,把我爹都嚇到了,我怎麽帶妳玩啊?
  朱棣也是有趣,他絲毫不在乎張承天的冒犯。
  反而是壹心要拉攏這小子。
  在朱棣看來,這小子和張庶寧,完全是兩個極端。但是臥龍鳳雛,珠聯璧合。如果能得到這小子的幫助,自己未來的事業,必定蒸蒸日上。
  但是張承天偏偏不答應,簡直讓人徒呼奈何!
  當然,不管朱棣怎麽琢磨,張承天怎麽想,今天的事情,並不是他們當主角。真正的主角只有壹個,那就是胡儼!
  皇家這邊,不光朱元璋來了,馬皇後也來了,同時朱標也到了。
  更讓人驚訝的是,以寧國公主為首的壹幫金枝玉葉也來了。她們雖然距離稍遠,但也是能看得清楚。
  當胡儼壹身布衣,瀟瀟灑灑走過來,寧國公主直接的心都被撞了壹下。
  瞧瞧!
  這就是我看上的駙馬,妳們服氣不?
  其余的公主也都知道她的心思,並不覺得胡儼有什麽了不起,不就是個小書生嗎,也值得妳這麽犯花癡?
  對於這幫庸俗之輩的鄙夷,寧國公主只是冷哼,並不在意。
  她的壹顆心都懸在胡儼身上,就要看他如何表現!
  胡儼不負眾望,確實有大家風範。
  他先向老朱,馬皇後,朱標,張希孟等人施禮,隨後到了他的位置,筆直坐好。
  率先開口的是朱標,他問道:“近日我們估算了北平的產業,發現價值非常高……遠遠超過了其他省份,便是富庶的淮東,浙江,也難以望其項背,不知道胡生員有什麽高見?”
  胡儼躬身施禮,隨後道:“殿下,此間奧妙,兩個字,可以悉數囊括……效率!”
  “怎麽講?”
  胡儼繼續道:“這兩個字並非我的原創,那是向太師請教之後,總結出來的。我在北平等地調查,越發覺得這兩個字,非常關鍵……殿下可知,我大明壹個農夫,壹年能種出多少糧食?”
  朱標壹怔,隨即道:“各地情況不同,據我所知,在大明立國之前,以至於洪武十年之前,不少地方的農民,壹年能產糧壹兩千斤。只是到最近,由於大批孩童出生,計算人口糧食,攤到壹個農夫身上,只怕還不足八百斤。”
  胡儼笑道:“那殿下可知,屯田公司壹個工人,能產多少糧食?”
  朱標眉頭緊皺,“數量不少,不然也拿不出三百多萬石糧食!”
  胡儼點頭,“確實如此,據我的計算,在五千斤以上!”
  “不可能!”
  率先提出疑問的,不是別人,正是朱元璋!
  五千斤,粗略估算,也有四十多石,放在中原,也差不多要五十畝田。以北平遼東的產糧,估計要壹百畝,甚至更多。
  朱元璋不是外行,農村有句老話,三十畝地壹頭牛,老婆孩子熱炕頭。壹個農夫,就算擁有耕牛,也不過是三五十畝。
  北平怎麽回事,老朱清楚,累死人也弄不到壹百畝啊!
  胡儼不慌不忙,笑道:“陛下,如果是壹個個農戶,想要耕種百畝,確實困難。因為農田適合播種的天數有限,錯過了農時,就沒法播種了。所以農民壹年下來,農忙的時候,要守在田裏,農閑的時候,卻是可以幹些別的事情。”
  朱元璋微微點頭,“那妳倒是說說,北平怎麽和別處不壹樣?”
  “回陛下的話,因為氣候!”
  “氣候?”
  “對!”胡儼笑道:“從北平到遼東,雖然都是壹季莊稼,但是由於溫度不同,播種的時間有些差異,南邊播種早,北邊溫度低,播種晚。而收獲的時候,因為北邊先冷,北邊就要早些收獲。”
  胡儼不慌不忙,“有了時間的差異,幾個大的屯田公司,就可以調配人手,安排畜力。種田時自南而北,收獲時,從北而南。這樣壹來,他們的壹個人,就差不多當成兩個人用!”
  老朱悚然壹驚,瞬間想通了。
  對!
  這就是大農業的魅力所在!
  大片耕地,歸屬於壹家,或者幾家公司,可以從容調度,壹聲令下,幾百畝田,全都服從壹個聲音安排。
  這要是放在內地,遍地小農,那是萬萬做不到的。
  “陛下,還有壹點,由於屯田公司規模大,他們可以選擇最合適的地方,設立倉庫。而且糧倉規模極大。收獲糧食之後,立刻送到糧倉,烘幹之後,直接進入倉庫!”胡儼解釋道:“在遼西,就有那種占地非常廣闊的地龍……下面燒上柴,然後把收獲的糧食放在上面,不斷有人負責翻炒,確保糧食足夠幹燥入庫,在這中原,也是無法想象的。”
  聽胡儼介紹,張希孟都來了興趣,對糧食進行烘幹,不算什麽稀奇的事情,後世就有專門的烘幹塔,是燒煤的,用來烘幹糧食水份,保證入庫之後,不會發黴。
  普通百姓,自然沒有這個條件,只能靠著晾曬。
  而屯田公司卻可以建造大規模的地龍,用來烘幹糧食。
  在地廣人稀的地方,又有充足的燃料,木材,煤炭,全都不缺,這麽玩也沒有什麽不妥的。
  張希孟意識到,這很可能是個大規模使用煤炭的契機……壹旦對煤炭的需求上去,蒸汽抽水機就來了。
  從蒸汽抽水機,進化到蒸汽機,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。
  此刻張希孟的心是很澎湃的。
  胡儼繼續道:“充沛的糧食供應,保證了北平工廠的運轉,布匹,木材,家具,農具……以至於礦產,鋼鐵,產量全都提升了不少。實不相瞞,我還在煤礦住了些日子,仰賴張學弟的協助,我們研究了壹種新式鐵鍬,配合我們的勞作方法,可以提升三倍的速度!”
  提到這事,朱棣立刻道:“確實,不過不是三倍!而是五倍!足足五倍!這事情也讓我明白了,讀書是真的有用!”
  朱棣所講,也是科學化管理的作用,不過是小試牛刀罷了。
  胡儼微笑著點頭,隨即道:“根據我的測算,北平的農夫,普遍比中原多產出三倍的糧食,五倍的呢絨,鋼鐵能達到八倍,煤炭也有十倍之多!”
  沒錯,新式的方法能提升五倍,別忘了還有工時呢!就算朱棣會留情,下面的那些人也不會。
  總體算下來,就是北平的效率遠遠甩開了中原,這也就是大力發展工商的魅力所在……確實可以生產出幾倍,幾十倍的商品!
  不過胡儼也沒有壹味吹噓,最後他還是老實說道:“北平能有現在的成就,主要是仰賴朝廷平定北元,可以近乎不花錢取得足夠的土地,又引入了太多的高麗勞力,壹天要工作八個時辰以上。所以我的定論是,北平的財富生產效率,遠遠領先天下。至於分配的不公平,也是天下少有!還望陛下明鑒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