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梓鈞

歷史軍事

“崇禎元年夏,畿輔旱,赤地千裏。”——《明史·五行誌》。
……
這年頭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340章 【崇禎募捐】

by 王梓鈞

2023-3-19 19:05

  趙瀚擴編軍制的時候,黃臺吉也在做同樣的事情。
  七月。
  吳三桂在松山堡投降之後,黃臺吉親率大軍繞過錦州。面對重兵包圍,杏山堡副將暗中投敵,裏應外合幫助滿清占領城堡。
  同時,豪格、多鐸率騎兵五千,截斷寧遠與山海關的通道。
  寧遠守軍雖有壹萬多人,但大部分屬於鄉勇團練。有遼東軍官招募的軍隊,也有地主富商招募的軍隊,行伍紛雜,號令不壹。
  金國鳳和吳襄,都是寧遠團練總兵。
  吳三桂帶著家丁趕來勸降,吳襄立即蠢蠢欲動。
  金國鳳是山西人,在遼東頗受排擠。雖然寧遠以他為主將,但他能指揮的,只有幾十個家丁騎兵。
  見勢不妙,金國鳳帶著家丁出逃,被多鐸率領騎兵包圍。
  金國鳳寧死不降,僅以數十家丁,沖向兩千多滿清騎兵。家丁全軍覆沒,金國鳳父子三人壯烈犧牲。
  金國鳳壹死,吳襄舉城投降,寧遠被滿清拿下。
  夾在錦州與寧遠之間的塔山堡,也跟著選擇投降。
  消息傳出,從寧遠到山海關,沿途各堡要麽望風而降,要麽集體逃往山海關方向。
  錦州。
  祖大壽已經堅守快壹年,外城丟失,內城糧食殆盡。
  城中許多建築,都被劈成柴禾燒掉,全城百姓餓死無數。
  親衛拿著壹封書信奔來,祖大壽拆開細看,隨即發出解脫般的嘆息。
  整個山海關以東,只剩他祖大壽還在守城,包括他的親戚子侄都已經投降。
  “降吧,隨我出城。”祖大壽沒有別的選擇。
  整個遼東,全部淪陷!
  介於投降的遼東兵數量眾多,戰鬥力良莠不齊,指揮結構也極為混亂,黃臺吉開始進行整編。
  挑選壹萬遼東兵,加上以前投降的漢軍,全部編為漢軍旗。
  其余遼東兵,扔去種地。
  此次整編,八旗制度得到完善,八旗之下有滿洲旗、蒙古旗、漢軍旗。
  整個滿清,八旗軍約十萬人左右,數量並不是很多。而且平時也要種地的,不像趙瀚的正規軍完全脫產。
  每個旗結構如下——
  某某旗—滿洲旗(蒙古旗、漢軍旗)—甲喇—牛錄。
  那些純正的滿洲旗,跟趙瀚的部隊壹樣,每個旗的兵力約為7500人,滿洲八旗加起來只有六萬左右。
  各旗並不直接以民族劃分,蒙古貴族入的是滿洲旗,擁有漢姓的蒙古人、滿洲人則編為漢軍旗。
  估計半年之內,黃臺吉都不會再打仗,他必須消化新占地盤,同時加緊掌控整編後的漢軍。
  大明朝廷,對此已經麻木。
  現在設立三位總督,洪承疇負責防備遼東,孫傳庭負責防備山西,陳新甲負責防備河南。
  崇禎真正的實控地盤,只剩北直隸和山東。
  雲貴川這些省份,雖然還在大明治下,但早就已經斷了聯系,錢糧賦稅也沒法再運到京城。
  各路軍中的太監,全部被崇禎召回,不準太監再插手軍事。
  但監軍還是得派出,於是選用文官作為監軍。
  歷史上,致使遼東淪喪的關鍵人物張若麒,這次沒有機會去禍害遼東和洪承疇。
  嗯,他禍害孫傳庭去了。
  張若麒的官職,是兵部職方司郎中。
  看著官不大,卻是個實權人物!
  戰功的評定賞罰,軍糧調運,軍隊整頓,操練士卒,征討鎮戍……都歸這家夥直接管轄!
  而今,他還被派去給孫傳庭做監軍。
  只用了半個月時間,張若麒就把孫傳庭架空,楊國柱、王樸這些將領,都必須聽他的話。
  這廝靠黨爭起家,靠巴結楊嗣昌上位,根本就不懂兵事。
  壹到前線就架空主帥,然後立功心切,勒令各部主動出擊。
  楊國柱的糧道被斷,直接投降李自成。
  李輔明孤軍深入被包圍,力戰而死,全軍覆沒。
  王樸見勢不妙,帶兵跑得飛快,好歹卡死了井陘通道,沒讓李自成長驅直入殺往北京。
  搞出這壹堆爛事的張若麒,本來留在王樸軍中,結果王樸逃命時把他扔下。
  眼見李自成大軍殺來,張若麒率領殘兵麻溜投降。
  ……
  乾清宮。
  崇禎手裏握著戰報,氣得渾身發抖。
  他的兵部職方司郎中,他派出去的心腹監軍,在葬送軍隊之後,竟然投降了流寇!
  “抄家,張若麒舉族抄家!”
  崇禎面色猙獰,狀若瘋狂,把戰報給撕得粉碎。
  翌日,朝會。
  “諸卿還有甚法子?”崇禎問道。
  無人回答。
  黨爭已經沒有了,隨著趙瀚占領江南,大量南方官員逃離京城,剩下的東林黨已經徹底失去話語權。
  現在薛國觀壹家獨大,穩坐首輔之位。
  大殿之中,壹片死寂。
  崇禎等得不耐煩,問道:“薛卿有甚法子?”
  薛國觀頭皮發麻,回答說:“當編練新軍,否則難以抵擋流賊。”
  “錢呢?”崇禎質問。
  薛國觀說:“還須李尚書想法子。”
  戶部尚書李待問是廣東人,全家都被殺了,被廣州商人聯合殺死。他家族已滅,不敢回鄉,只能留在北京做官。
  李待問出列說道:“陛下,戶部已無銀兩,就算有銀兩,也買不夠糧食。今年夏收之後,京城米價勉強下降到每石二兩,城中百姓已經餓死無數。若再編練新軍,強行征購糧食,恐怕北京城裏百姓要餓死壹半。而且,滿朝文武的俸祿,下個月已經沒銀子發了。”
  “長蘆鹽課呢?”崇禎問道。
  李待問回答說:“已經遞解入京,作為軍餉發出去了。”
  此時正值夏季,崇禎坐在殿中,只感覺渾身陣陣發涼。
  皇帝沈默,大臣不語。
  良久,崇禎用近乎哀求的語氣說:“如今局勢,誠然危若累卵。諸卿都是社稷之臣,朕的內帑已不足用,汝等可否捐資報國?朕也不要太多,以捐三萬兩為上等。”
  “陛下!”
  “嗚嗚嗚嗚……”
  群臣跪伏,放聲痛哭。
  似乎在為大明江山哭喪,卻沒人提起捐銀子救國的事。
  崇禎被哭得心煩意亂,退朝回到乾清宮,讓廠衛加快抄家速度。投降流寇的張若麒,雖然老家遠在山東,自己卻在京城置辦了大宅。
  當天晚上,廠衛回來報告,說張若麒果然是大貪官,在其家中搜出三千多兩白銀。
  掌管軍糧調運、軍功賞罰的實權官員,家裏居然只有三千多兩。
  崇禎只能選擇相信,難道他還親自去抄家?
  三千多兩,也算壹筆收入,崇禎又派遣廠衛,挨家挨戶催促官員捐款。
  之後數日,北京的大街小巷,突然冒出許多攤位。
  勛貴外戚,文武重臣,壹個個上街擺攤,變賣家中鍋碗瓢盆,以此來換取銀子捐資報國。
  此情此景,感天動地。
  聞者傷心,見者落淚。
  妳幾十兩,我幾百兩,勛戚文武們踴躍捐款,拳拳報國之心舉世皆知。
  太監來到周奎家中,滿臉笑容說:“國丈爺,陛下要給妳封侯了。快快沐浴齋戒,三日之後聖旨便到!”
  周奎大喜,拉著太監說話,還讓人封來銀子做謝禮。
  太監突然說:“國丈爺,百官捐銀太少,陛下想請妳做個表率。十萬兩銀子如何?”
  周奎瞬間痛哭流涕:“腐朽老臣,我哪來恁多銀子?如今米價騰貴,家裏連飯都吃不起,只能買發黴的米煮了吃……”
  太監連忙打斷:“國丈爺,給句實話吧。咱家也是奉命行事,妳說個準數,我這就回去報之陛下。”
  周奎又不哭了,豎起壹根指頭:“最多能拿出壹萬兩。”
  太監回去稟報,崇禎憋屈不已。
  畢竟是自己的嶽父,崇禎也不好逼迫太甚,便說:“妳去告訴國丈,壹萬兩太少,怎也要捐二萬兩。”
  太監又去傳話,周奎眼見糊弄不過去,連忙進宮去找女兒。
  周皇後苦勸道:“父親,大明危難至斯,沒銀子怎能練兵剿賊?身為國丈,父親應當深明大義,為滿城權貴做出表率。女兒還有些體己錢,父親且都拿去,好歹要湊齊二萬兩銀子。”
  周皇後給了父親五千兩,周奎再湊五千兩便夠了。
  回到家中,周奎左思右想,還是舍不得捐出兩萬。女兒給的五千兩,他直接撿出二千兩,帶著壹萬三千兩銀子去捐款。
  裏裏外外,自己只出了八千兩,怎麽想都劃算得很。
  國丈爺做出表率之後,勛貴大臣自當效仿,於是紛紛掏出銀子捐款,每人幾千、幾萬兩不等。
  捐出之後,又覺自己捐太多,傳出去仿佛貪官,便在自家宅院門口貼條子:此房出售。
  壹場滑稽鬧劇之後,崇禎又有了幾十萬兩銀子。
  然後,他不知道自己該幹啥。
  山西、河南、遼東,三面都是賊寇。
  左良玉那混蛋盤踞山東,整天說自己在打漕賊,根本就不聽朝廷調動。
  幾十萬兩銀子,不過是茍延殘喘而已。
  崇禎招來王調鼎,用壹種平淡的語氣問:“趙瀚還願收留皇室子孫嗎?”
  王調鼎也懶得裝了,直接改變稱呼:“趙都督說,皇室落在賊寇手中,丟的不僅是朱家臉面,他也覺得顏面無光。”
  崇禎屏退左右,低聲說道:“妳帶皇子和公主離京,夜間出城,莫要聲張。朕再給妳壹份聖旨,冊封趙瀚為王,等妳離京之後,這份聖旨也會讓內閣和六部知曉。”
  崇禎仔細想想,又說:“帶幾個宗人府官員南下,朕把女兒嫁給趙瀚,讓他做大明的駙馬。北京的勛戚文武,皆不值得信任,希望他趙瀚能信守承諾,善待朕的兒女們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