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野性時代

王梓鈞

都市生活

宋維揚久久佇立在鏡子前,看著那張青春洋溢的臉龐,是如此熟悉,又遙遠和陌生。   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46章 【私心】

重生野性時代 by 王梓鈞

2020-3-4 15:14

  為了繼續努力學習、天天向上,爭做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四有青年,宋維揚不想被人打擾,於是他拜托盧記者:不要刊登照片,不要使用真名。
  盧慧珍表示理解,並更加佩服宋維揚的品格——多麽優秀的少年啊!做出那麽大的事,還能不被勝利沖昏頭腦,保持壹顆平常心,保持對學習的熱愛,換別人早就到處炫耀了。
  自80年代以來,政府面臨國企困境,塑造了好幾個改革典型。
  這些被樹立起來的模範人物,被突如其來的巨大名譽所累,全都涼了,無壹例外。
  1980年,浙省某縣城的襯衫廠,步鑫生走馬上任做廠長。他立即著手開始改革,在廠裏搞獎金制度,不勤快的工人被扣工資,甚至還開除了兩個。這在那個時代屬於難以想象的事情,因為工人是工廠的主人,廠長沒資格扣工資,更沒資格開除,工人犯起渾來可以把廠長臭罵壹頓。
  告狀的信件如雪花般飛到縣裏、市裏、省裏,但襯衫廠卻在步鑫生的帶領下,越辦越紅火。
  1983年,壹篇報道步鑫生事跡的長篇通訊,登上了《人民X報》的頭版。這篇報道還上了內參,隨即新華社向全國報紙發通稿,各地報紙開始瘋狂報道。
  大大小小的參觀團、考察團,湧進這家工廠取經。中央各機關、各省市紛紛邀請步鑫生做報告,他被全國政協選為特邀委員,他用過的裁布剪刀被收入中國歷史博物館。
  似乎只要跟著步鑫生學習,國營企業就能輕松走出困境。
  從此,步鑫生每天的任務,就是接待各種參觀考察團,每個月都要去外地做報告。
  著名民營企業家魯冠球後來回憶說:通往武原鎮的沙石路上車水馬龍,擠滿了前去參觀學習的人們。當時的步廠長炙手可熱,廳局級幹部想要見壹面都很難,我們的車子在門口就被攔下。好說歹說,門衛同意讓我們的車子繞廠區開壹圈,這樣也算學習過了。在兩位記者的引薦下,步廠長終於同意見我們壹面。他說了15分鐘,我們就退了出去,後面又有壹撥人進來。
  步鑫生很快就飄到了外太空,也不抓生產管理,天天就給人講大道理。襯衣廠雖然因此銷量大好,但他沒有穩紮穩打擴大規模,而是亂拍腦袋擴大經營範圍,賠本買賣壹茬接壹茬。而且,襯衣廠每天的招待費就是天文數字,好端端壹家廠子,就這麽走向衰敗。
  這樣的例子,已經出現了好幾個。
  所以盧慧珍非常佩服宋維揚的低調,當即答應不刊登照片,也不使用宋維揚的真名,讓他能安安心心的繼續發展企業。
  原本打算連夜趕回省城,但盧慧珍選擇留下來,她還要去采訪罐頭廠的工人。
  工人們壹口壹個“小宋廠長說了”,讓盧慧珍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宋維揚的個人魅力。同時,那輛幾十萬的公爵車,以及前來投資的港商鄭老板,反反復復出現在工人口中,讓盧慧珍感到非常疑惑。
  宋維揚笑著解釋道:“那輛公爵車是租來的,港商也是我請來安撫債主的,否則以罐頭廠當時的情況,根本就沒法重新開工。我就是個騙子,盧記者還要堅持報道嗎?”
  “當我沒問。”盧慧珍立馬閉嘴。
  盧慧珍想要甩掉實習記者的帽子轉正,她就必須給出壹篇具有轟動效應的報道。騙子容易引起爭議,沒必要節外生枝,還是塑造壹個完美的商業傳奇更符合彼此利益。
  在決定報道宋維揚事跡的那壹刻,盧慧珍就已經和宋維揚結成了利益共同體。
  回到報社,盧慧珍花費兩天時間,寫了壹篇5000多字的長篇通訊:《十七歲少年的商業傳奇——記喜豐罐頭暢銷始末》。
  盧慧珍沒有使用化名,而是跟工人們壹樣,在文章裏把宋維揚稱為“小宋廠長”。故事從宋述民創辦酒廠講起,壹直寫到喜豐罐頭熱賣,全篇煽情,宛如散文。
  而且,盧慧珍沒有把文章交給自己的指導老師,因為很可能被黑掉,只能繼續第二署名。
  “咚咚咚!”
  “進來!”
  張曉光看了盧慧珍壹眼,感覺有些面熟,問道:“有什麽事?”
  盧慧珍拿出稿件說:“張總編,有篇稿子比較敏感,需要您親自過目。”
  “放下吧。”張曉光說。
  盧慧珍放下稿子卻沒走,說道:“張總編,這篇稿子比較急。”
  張曉光拿起稿子問:“妳是編輯部的新人?”
  盧慧珍說:“我是記者部的。”
  “記者部的妳找我看稿子?無組織無紀律!”張曉光頓時有點生氣。
  總編可不是編輯部的老大,而是整個報社的老大,壹般不過問具體稿件。
  盧慧珍已經豁出去了,硬著頭皮說:“張總編,能花幾分鐘時間,看壹看這篇報道嗎?”
  “我倒要看看,妳在玩什麽花樣!”張曉光已經決定把盧慧珍開除了,報社改革後,他有這個權利。
  稿件給張曉光的第壹印象,是文筆非常優美,但稍顯啰嗦,畢竟新聞通訊不是抒情散文,這屬於新手記者常犯的毛病。
  但把稿件看完後,張曉光立即改變了態度,他說:“通訊寫得很精彩,但宋述民的問題確實很敏感,這牽涉到省領導們對國企改革的態度。”
  “所以我必須來請示張總編。”盧慧珍笑道。
  如今沒有官員敢阻攔改革,但如何改革,卻有分歧。有的認為應該放開膽子,把國企全賣了也在所不惜;有的認為應該慎重行事,避免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——宋述民就是撞在這槍口上。
  張曉光點煙抽上,對盧慧珍說:“妳先出去!”
  “好的。”盧慧珍連忙離開。
  張曉光悄悄打了壹個電話,電話那頭也打了個電話,終於確定下來——稿件可發,但關於宋述民的內容需要壹筆帶過!
  盧慧珍在門外足足等了半個小時,終於聽到總編的聲音:“進來吧。”
  “張總編,稿子需要修改嗎?”盧慧珍問。
  張曉光說:“第壹部分寫得省略些,懂了嗎?”
  盧慧珍說:“明白。”
  張曉光看著稿件署名,說道:“盧慧珍是吧,妳進報社多久了?”
  盧慧珍道:“去年進報社的,還是實習記者。”
  張曉光瞬間明白,批評道:“以後好好做事,不要搞歪門邪道,遇到問題先跟指導老師商量。”
  盧慧珍內心狂喜,低頭說:“總編批評的對,我壹定反省自己的錯誤。”
  “行了,妳走吧,稿子改好了直接遞給責編。”張曉光說。
  “謝謝總編!”盧慧珍終於笑了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